来源:河北日报 作者:记者 刘英 发布时间:2025/11/03

10月28日,香河县京津冀共享文化产业港“淘知轩”书店内,总经理齐成良(左)正在整理图书。记者 刘英 摄
记者 刘英
金秋十月,是图书市场的传统淡季,但香河县京津冀共享文化产业港内却人气十足,随处可见推着小车购买书籍的采购商和周边地区前来淘书的顾客。
10月28日,在产业港一楼的“淘知轩”书店,记者见到了总经理齐成良。他的身后是2000多平方米铺陈开来的“书海”。“这里,是我的‘新战场’。”他对记者说话时,眼神里是经历抉择后的笃定。
就在一年多前,齐成良的事业处在了“十字路口”。他在北京王四营图书市场经营了二十多年,拥有一个200多平方米的摊位和3个临街店面,客户稳定。然而,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推进,市场面临拆迁,许多商户陆续搬走。到底何去何从,齐成良面临抉择。
“依托香河区位优势,承接北京图书产业,做强多元文化。”京津冀共享文化产业港的市场定位触动了齐成良。2024年10月26日,京津冀共享文化产业港正式开业,完善的配套设施、优惠的招商政策,让齐成良等78家来自北京的图书商户选择在这里“安家”。
齐成良给记者算了笔账:“门面、库房租金降了,生活成本也低了,一年下来,总成本下降了约70%,这样就可以把更多资金投入到业务提质上。”
更令他惊喜的是客户群的变化。记者在店内不时能听到带着京腔、津味的顾客在询价。“除了原来的团体客户,现在有很多从北京、天津专门开车来的散客,还有京津冀学校的采购团、周边城市的文化机构……”齐成良说,很多读者不只是来买一本具体的书,更期待的是一种沉浸式文化体验。因此,他正在转型做一个文化综合服务商。
这个想法,与文化产业港的规划不谋而合。记者在产业港内看到,一楼的“悦读空间”桌椅俱全,墙上的书画营造出静谧雅致的氛围。二楼则被分隔成37个直播间,主播们正对着镜头,向线上观众热情推荐各类书籍。
“这里提供的不仅是场地,还有仓储物流、数字版权交易、职业培训、学生研学等十大配套服务。”齐成良介绍,“我们现在会定期组织小学生读书会,在孩子们心里种下阅读的种子。”他说自己的身份正从一个书商,转变为一个文化活动的策划者、文化服务的提供者。
“我们打算每月办主题书市,结合香河肉饼、家具等本地文化特色,打造‘书香香河’品牌。还要举办阅读节,邀请作家来开讲座、办分享会。”站在崭新的书店里,望着窗外洒落的阳光和店内穿梭的读者,齐成良的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