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廊坊日报 作者:记者 杨巍 发布时间:2025/08/26
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,是衡量法院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。近期,香河县人民法院围绕“公正司法、司法为民”主线,锚定“省域先进法院”创建目标,积极回应群众多元司法需求,努力提升群众司法满意度,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搭建互动平台提升工作质效
完善便民服务举措。该院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,依托信息化技术推进诉讼服务转型升级,构建立案登记、法律咨询、诉前调解、判后答疑等多位一体模式。推广“要素式”起诉状、答辩状示范文本,畅通线上线下全流程服务,实现司法便民与审判效率双赢。
加强“立审执”有效衔接。开辟涉民生案件办理“绿色通道”,加大诉前、诉中财产保全适用力度,实现“以保促调”“以保促执”。
建立民意沟通机制。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审判工作的标准,强化“如我在诉”“如我在执”意识,把司法为民宗旨贯穿工作各方面、各环节,实现政治、法律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。
落实接访回访制度。畅通群众信访渠道,常态化开展院领导接访工作,发挥示范带头作用,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。对矛盾突出案件实行院领导包案制度,由院领导带队释法明理。今年以来,该院一把手回访重点案件4件4人次,实现“案结事了人和”。
聚焦司法公开
提升司法公信力
立案窗口即时评价。诉讼服务中心在窗口设置电子评价器,群众办理完立案手续可现场对服务态度、业务水平、办事效率等打分,评价结果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,每月统计汇总并公示,作为窗口人员考核依据。
办案团队一案一评。每案审理或执行结束后,办案团队邀请当事人填写工作作风评价表,对法官履职情况、司法作风、廉洁自律等进行全面评议。审管办每月梳理形成分析报告,将群众意见建议纳入法官绩效考核体系。
督察回访每月必查。督察室每月随机抽取至少30件已结案件,通过电话回访、问卷调研、上门走访等方式,了解当事人满意度,排查机械办案、程序空转等问题。发现问题立即启动“二次答疑”程序,督促承办法官重新释法明理。
信访问题靶向整治。督察室对信访人反映的干警作风、工作态度问题逐一核查,以严肃问责倒逼司法作风持续改进。建立健全信访案件双向反馈机制,要求承办部门及时回应诉求,邀请信访人填写满意度评价,避免“重答复轻落实”。
拓展主攻战场
延伸司法触角
强化巡回审判。把巡回审判作为落实司法民主的落脚点,优化资源配置,完善运行机制。今年以来,巡回审判案件70余件,所审结案件调解撤诉率达75%,且无一矛盾激化、无一上访申诉、无一错案,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。
拓宽参与司法渠道。广泛征求旁听人员对案件审理的意见,提高人民陪审员参审率。今年以来,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达560余件。
构建司法调解联动机制。整合调解资源,搭建司法诉讼与人民调解对接机制,将矛盾化解阵地前移。90%以上巡回审判案件邀请镇村调解员参加,彰显司法为民情怀。
法官一线解民忧。安排法官驻村或包村,深入田间地头、农户家中,了解案件情况,把握矛盾症结,实现实体正义,降低群众诉讼成本,减少司法资源浪费,实现司法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。
此外,香河县人民法院通过开展“送法进校园”活动、不定期深入村街社区普法、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等形式,普及法律知识,化解群众法律“难题”。
香河县人民法院将深耕审判、执行主业,时刻将群众利益置顶,从执法办案的每一个细节入手、从司法为民的每一件小事做起,不断提升司法水平和司法公信力,为法治建设和人民安居乐业筑牢根基。记者杨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