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今日要闻

香河县举全县之力推进北运河廊坊段旅游通航工程综述

来源:廊坊日报  作者:通讯员 安青松 田家霖 记者 邢建平 文/图 发布时间:2020/10/03 字号:

运河局部景观
保通航一闸坝、三桥梁、六码头示意图
兴文旅规划示意图
正在清淤疏浚

运河文化公园景观

  大运河作为连接中国南北的伟大工程,是世界上开凿最早、距离最长、规模最大的运河,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,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。2017年6月,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,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,是流动的文化,要统筹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。北运河廊坊段上连北京通州,下接天津武清,是贯穿京津冀大运河的重要节点,在展现大运河风貌和人文精神,共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具有独特地位。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,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相关要求,按照省、市工作安排部署,香河县立足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,全力实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。特别是今年以来,坚持把推进北运河廊坊段旅游通航作为全县的“一号工程”,集中资源、集中力量、全力推进,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

  1.千年大运河,孕育了香河深厚的特色历史文化

  “北运河最早开凿于东汉末年,是曹操为了巩固对北方的统治,利用白河故道开凿而成。”千百年来,香河人以北运河为依托生存繁衍。北运河廊坊段长21.7公里,这里沿河两岸绿树成荫,河面碧波荡漾,却没了舟楫往来。而在古代,流经香河的“龙头凤尾北运河”是入帝都的通衢要路、南粮北调的重要漕运通道,香河因此被称为“首都之门户,漕运之咽喉”。贯通南北,大运河孕育了水利文化、漕运文化、商事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。运河的开通,便利了南北文化的交流。不少文人墨客纷纷北上,著名白话小说家、三言的作者冯梦龙,曾到香河一游,写下了《刘小官雌雄兄弟》《滕大尹鬼断家私》等名篇佳作。千百年来,经过岁月洗礼的北运河廊坊段存留下许多历史遗存和古老民俗,如大名鼎鼎的金门闸遗址、曹家水务所遗址,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头屯中幡等,它们无不诉说着香河曾经的辉煌。在这里,可以寻访北运河部分历史河道及遗产点,聆听流传至今的运河故事,畅想当年白帆蔽日、船歌悠悠的盛景。香河县已有千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中幡,就始于大运河,兴于大运河。“中幡”表演是民间花会的一种,融合了杂技、武术等元素。其表演道具中幡由三部分组成,分别是筒、面、楼。9米多的筒是竹制的;6米多的幡面是布制的;幡楼为罗圈型,上中下三层呈塔型。据民间传说,中幡起源于隋唐时期。乾隆十六年,乾隆乘龙船从江南回京,龙船一到,香河安头屯中幡会被召御前表演,各种绝活被演员演得出神入化。乾隆帝御笔亲题的中幡两面,一面题字“龙翔凤舞”,一面是“人神共悦”。从此,安头屯中幡会名声大振。一百年后,清代咸丰皇帝也对安头屯中幡进行封赏。一种民间活动两次受到皇帝赏赐,这在中国古代并不多见。2008年,安头屯镇中幡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香河县也成为我国的中幡文化之乡。为了把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”,香河县中小学有教授中幡的课程,有效解决了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。 2014年以来,中幡传承人先后参加了央视一套《中国影像方志香河篇》、央视七套的《乡村大世界》《小胖子学艺》《全国农民春晚》的节目录制。民间艺人手中的中幡从香河的田间地头舞到廊坊,舞进北京,登上了面向全国观众的大舞台,让大众从那多彩华丽的中幡、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,领略感受到了运河文化之美。

  2.坚持文旅融合,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

  滋养广袤大地,哺育亿万民众,千百年来,大运河以水波为曲、桨帆为歌,传唱着奔腾浩荡的历史壮歌,积淀了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。为深入挖掘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,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,香河县先后启动实施了北运河生态综合整治、水质提升、沿河绿化等系列工程,全力打造自然景观优美、文化脉络清晰、人文风景独特的运河文化旅游观光带。加强组织领导,强化保障支撑。成立由县党政一把手任组长,党委、政府分管同志任副组长,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,全力抓好北运河治理和运河文化带建设。同时,完善工作推进机制,建立联席会议制度,实行日报告、周调度。在此基础上,成立了旅游通航工作专班,具体负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旅游通航工作的组织实施。县委、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与通州、武清进行沟通对接,并建立推动“通武廊”全线通航的联合工作机制,及时沟通情况、协调解决问题。多次组织人员赴北京通州、天津武清、扬州、沧州等地考察观摩,学习借鉴先进经验。坚持规划引领,做好顶层设计。在国家《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》出台后,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学习研究,围绕贯彻落实“规划纲要”中部署的重点任务,研究制定工作计划。同时,为尽快实现北运河廊坊段旅游通航,全县对标京津,谋划实施了水系治理、桥闸改建、景观提升、码头修建等多项重点工程。注重保护利用,弘扬运河文化。积极修复北运河相关遗址,完成了金门闸遗址修缮保护工程,并建成金门闸遗址公园。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执法巡查制度,通过广播、电视、微信等媒介,对运河文化遗产和有关遗产保护法律法规、政策措施等进行宣传。成立大运河文化研究会,收集整理、研究考证北运河各类文化遗产,组织出版《话说北运河》等系列书籍,开发制作“香河大运河文化云名片”,设立运河文化大讲堂,拍摄大运河文化系列专题片,开展书画摄影展,全面宣传展示了大运河的文化魅力。推进文旅融合,打造特色品牌。将运河文化与农耕、民俗、美食、工业、手工业等文化资源有机结合,培育壮大了“两河”(北运河、潮白河)生态、皇家文化、影视制作、农业观光、家居博览、工业体验、乡村民宿等七大文化旅游品牌,打造了10余条精品旅游线路,举办了京津冀中华大庙会、京津冀国际旅游季、荷花节、大运河文化节等一系列特色节庆活动,香河的运河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。

  3.高标准规划,全力实施旅游通航工程

  北运河廊坊段旅游通航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,是践行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核心抓手,是引领香河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触媒。在省、市指导下,香河县高标准编制了《北运河廊坊段旅游通航规划》和《北运河廊坊段旅游通航规划实施方案》,以“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”大运河文化为宗旨,坚持文化自信、地域特色、国际视野、高点定位,深入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,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,科学布局区域内文化、生态和旅游发展主线及重要节点,全力推动北运河廊坊段河道疏浚、通水通航、生态绿化、文化旅游等工作,加快实现与北京天津航路互联互通,激发北运河沿线发展新活力,促进形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,带动香河县全域旅游跨越升级,助力香河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,为宣传中国形象、展示中华文明、彰显文化自信做出积极贡献。旅游形象定位为:“京畿首驿·如意香河”。“京畿首驿”,即香河县为北运河通航旅游出京第一站,应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,充分借势北京,发展运河休闲旅游。“如意香河”,即通航旅游应营造如意圆满、轻松闲适的休闲氛围。深化综合整治打造水系景观。河道整治方面,完成了北运河香河权属全段河道清淤疏浚、岸坡防护、滨河步道建设等工程。景观绿化方面,重点实施了堤防绿带绿化、运河大道景观提升、运河文化公园建设等工程,沿河两岸绿化面积达到数万亩,北运河香河段的河道畅通、行洪安全和沿岸生态景观整体形象得到了明显提升。狠抓污染治理提升水体质量。为加强北运河沿线区域、水域的生态保护,完成了小友垡排干渠综合整治工程,进行了水体生态修复;严格划定畜禽禁养限养范围,减少农业面源污染,推动形成区域绿色发展的新格局。同时,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,确保了水体质量不断改善。运河文化公园建成开放。运河文化公园位于北运河安运桥西岸,绿化面积达到24万余平方米,修建有亲水栈道、滨河步道、中式景观亭等休闲设施。2020年以来,完成了环形健身步道、足球场、灯光篮球场、儿童娱乐场、综合健身广场、荷花公园等配套工程以及古淑阳八景石刻壁画、文化墙和香河历史名人雕塑、民俗文化雕塑、景观亭楹联、诗词石刻等文化元素植入工程。目前,已成为集生态休闲、运动健身、儿童娱乐、文化体验、采风创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河文化公园。设施渐备满足游客畅游大运河。沿河规划设置了中心码头1处,承载面向区域水上交通综合功能,临靠县城,助力城河发展联动;设置乡间人家码头等旅游码头5处,承载本段水上游览交通停靠功能,衔接景点,供游船停靠和游客休憩,实现水岸游览互动。目前已完成了曹店橡胶坝—安运桥段航道航标安装,建成拼装式停靠点2座,购置了3艘新能源游船,已下水试航,泛舟大运河,尽享运河两岸如画美景。

  4.未来的北运河廊坊段,必将焕发更为靓丽的光彩

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难得的历史机遇,要将北运河廊坊段及其沿线打造成为文化精华带、绿色生态带、休闲旅游带和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联系纽带,带动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《北运河廊坊段旅游通航规划》为我们描绘了未来香河的壮美画卷。 2021年,实现与北京互联互通、分段通航;滨河生态景观建设成效显著;运河沿线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;旅游产品和线路建设初见成效;运河旅游发展的协同机制初步形成。 2025年,具备与京津旅游全线直航的条件;滨河生态景观工程全面建成,风情魅力突出;香河运河旅游品牌叫响京津冀,显著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。北运河廊坊段重点面向京津冀休闲旅游客群,打造香河全域旅游发展高地和门户。通过5-10年的发展,带动香河全域旅游人数提升至约1200万人次;年旅游总收入提升至约60亿元。围绕这一目标,望造一河贯通、分段定位、辐射城乡的整体空间架构,形成“一带、三段、两翼、多核”的旅游通航发展格局。 “一带”即以运河旅游通航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发展带。“三段”即北部森林风貌、中部休闲风情、南部田园风光三个特色风景区段。“两翼”即运河旅游辐射带动的东西两侧城乡旅游发展片区。“多核”即以河心岛、王家摆、金门闸等为核心的文旅项目。当前,正在全力以赴推进三大核心任务,即保通航、塑风情、兴文旅。保通航。形成“一闸坝、三桥梁、六码头”的通航设施空间布局。一闸坝就是曹店橡胶坝改造成可通船闸坝;三桥梁就是新建王家摆桥、安运桥、双街桥;六码头就是建设1座中心码头及鲁家务等5座旅游码头。塑风情。结合资源优势和旅游发展定位,着力塑造三大特色风景区段。北段优生态,塑造“大水厚绿、鸥鹭翔集”的森林风貌;中段兴文化,塑造“十里烟柳、云帆霄鼓”的休闲风情;南段融田园,塑造“带水绕田、沃野欢歌”的田园风光。兴文旅。整合重构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体系,建设“便捷可达、公交衔接”的旅游交通支撑体系,构建“一闸两馆多点一环线”的历史遗产保护展陈体系,形成假日休闲旅游的核心产品体系,打造北运河航旅枢纽和区域休闲旅游目的地,让游客尽享“水岸互动、昼夜兼修”的假日休闲极致体验。未来,大运河廊坊段将实现与京津互联互通、全线通航,香河这一京畿明珠必将焕发更为靓丽的迷人光彩。